5月7日,据媒体报道,全球知名企业级软件公司甲骨文将裁撤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(CDC)相关人员,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余人,其中超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,首批裁撤人员数额达到近六成。
甲骨文是一家很有趣的公司,势头强劲,却被公认为养老公司。风光无限,却也走上了裁员之路。但是,和其他公司裁员不同的是:这次被裁的员工还没走出甲骨文的大门,门口就已经蹲守了一大批等着抢人的大厂,包括BAT、华为、网易等八十余家企业,等着接盘这数百名被裁的甲骨文前员工。
华为的HR,下手最快,把招聘的牌子放到了甲骨文公司的园区内。其他公司也不甘示弱,纷纷效仿。
让人不禁想感叹一声:同样是被裁员,为啥差距咋这么大呢?
不过俗话说乐极生悲、物极必反。就在一片抢人的热闹中,打脸来的太快,就像龙卷风。
现场包括网易有道、闪送、旷世科技的多家HR都透露,甲骨文员工好像并不是很着急找工作。“毕竟N+6的补偿金还能支撑很久。”
而除了工作的意愿外,在工作能力上,据面试的HR爆料:甲骨文的前员工在面试中多是一轮游,即使通过了面试,在技术测试时,一样挂掉,和不会干没什么区别。热热闹闹的抢人大战,最后却给人这样的收场,唏嘘。
事实上,关于甲骨文的这个事情,背后还有3个点,值得我们深思:
01 能力比履历重要太多,但很多人依然不知道
在招聘的时候,一个光鲜的履历往往是重要的考量目标,但也可能会让你深陷其中,产生晕轮效应。
看履历不看能力,这样的错误总是一次次在上演,反正一想到这事儿我脑中闪回的都是“拍大腿恍然大悟”、“捶胸口追悔莫及”这类画面。
盲目想找一些背景厉害的求职者时,却没去想这类人是否是最合适的,往往到最后就会遇到:面试造火箭,工作拧螺丝的人。
02 没了平台,很多人什么都不是
甲骨文裁员这件事,明显让我们感觉到,在大厂镀金果然很重要,别人被裁哭唧唧,人家被裁笑嘻嘻。
但反问一下自己:如果你离开了平台,没有了原平台的资源、投入、品牌等加成,您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是什么。
不管去哪,都得手上有活儿,否则你只是另一个苏明哲。
一个扎心的事实是:在一个精密庞大的机器面前,绝大多数人,都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。
03 很多人,似乎都逃不掉35岁定律
这次甲骨文裁员,主角是大多都是年龄35+,奔四的中年人。
国内企业的潜规则,叫做35岁定律,如果35岁还无法脱颖而出,还做基层工作,那么只能等待被“优化”,毕竟比你年轻、好用、便宜的年轻人太多了。
不管你是几百强大厂,还是中小企业,所有人都要经历自己职业的35岁。如果你以为在大厂就可以安稳过日子享清福,在小企业就放低对自我提升的要求,那么,最后裁掉你的可能不是你的老板,而是残酷的现实。
生活会偷偷奖励那些努力的人,也会明目张胆惩罚那些停滞的人!
毕竟,对未来的真正慷慨,是把一切献给现在。
时间无情,别等热血冷却。
如果您有什么疑问,欢迎在下方留言,我们共同探讨。
往期回顾
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系列解读——超过这一时限,企业将承担额外费用!
《劳动合同法》系列解读——用人单位发生合并、分立后原劳动合同如何处理?
|